各市县区供销合作社、机关各科室、各直属企业:
现将《咸阳市供销合作社2022年度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咸阳市供销合作社
2022年3月8日
咸阳市供销合作社2022年度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奋力谱写咸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一年,更是全市供销合作社承前启后、追赶超越,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实现全面从严治社、健全治理体系的重要一年。全力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合作总社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质效双优、赋能奋进”为抓手,以为农服务为根本,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做强流通服务主业,着力强化为农服务功能,着力加快基层组织扩面提质,着力提升社有企业发展质效,打响“农村电商”“冷链仓储物流”“咸阳茯茶”三张名片,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开创全市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不懈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细悟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二)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同奋力谱写咸阳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定位、目标方向,按照省社“六代会”、市社“一代会”确定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培训”,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三)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省社印发的《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咸阳市供销合作社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咸阳市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好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四)推进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继续落实好中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意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争取组织、人事、发改、财政、农业、商务等部门支持,推动《咸阳市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尽快出台,并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持续探索“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有效途径,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推进改革见成效。
(五)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解决系统内监事会机构不健全以及人员配备不到位等问题。年底前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要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
(六)完善社有资产监管体系。抓好《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系统社有资产监管制度,市县两级要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资产管理运营公司,确保资产增值保值、发挥作用。
(七)全力打造“数字供销”。以建设智慧供销为目标,整合市场资源,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推进经营服务网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完善代购代销、代收代发、物流配送、电子支付、售后服务等功能,推动日用消费品、生鲜农产品等实体网点线上销售,打造“数字供销”。拓展县域运营中心,延伸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支持发展直营连锁或股权加盟,促进县乡村商业网络连锁化,让“数字供销”为乡村振兴赋能。
三、做强流通服务主业,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八)加强县域商业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提升行动,建立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县有物流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乡镇有综合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
(九)大力发展仓储冷链物流。按照“农有、农用、农享”要求,以中国供销·咸阳生鲜冷链集配交易中心为引领,重点围绕水果、蔬菜、肉类等咸阳特色生鲜农产品,建设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冷藏运输设施,布局冷链物流园区和示范基地,打造西北地区供销冷链物流枢纽。联合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联建或分产业协调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补好咸阳农副产品冷链仓储短板。
(十)优化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积极整合资源,优化电子商务大数据建设网点布局,开展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总结推广武功县供销社农村电商“快递进村”经验,最大限度用好“供销e家”“扶贫832平台”,打造“网上供销社”。依托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连锁便利店等线下实体、乡村网点,加快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各市县区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统一配送、规模经营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品进村“最后一公里”。
(十一)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落实全国供销总社关于推动再生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乾县农牧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为引领,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立以乡村回收站点为基础、县域或乡镇分拣中心为支撑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加快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促进实现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
四、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加快建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十二)全力保障农资供应。做好春耕等重要农时的农资储备、调运、供应工作。争取各级支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职能,加快农资区域配送中心建设,增强县以下终端配送和服务能力。加大绿色农资供应力度,扩大水溶肥、有机肥、有机农药等供应比例。依托庄稼医院,开展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十三)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开展“好品牌、好产品”农产品推介活动。推动“咸阳茯茶”“咸阳马栏红”苹果、泾阳蔬菜、兴平辣椒、武功猕猴桃、三原富硒菜、淳化荞面、永寿槐花蜜、礼泉烘焙食品、乾州四宝等特色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支持开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在旬邑、泾阳、三原、武功、淳化开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县试点,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县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按照“自建基地+合作基地+产家直供”方式,推动系统农产品经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开展业务合作和服务对接,确保优质农产品直供优供。支持开展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十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拓展多种经营服务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咨询、电商物流、文体娱乐、技术培训、金融代办、乡村旅游等“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积极探索土地服务托管新模式,创新开展智能配肥站、新型庄稼医院、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配套环节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发展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持续推广三原县供销社“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大田托管模式和彬州市荒山荒坡托管模式。搭建新型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县有惠农服务中心、乡镇有惠农服务站、村有惠农综合服务社的供销合作社三级为农服务网络。在北四县(长武、永寿、旬邑、淳化)开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标准化中心试点工作,助力“吨粮田”“万元果”和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十五)拓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领域。适应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打造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为城乡居民提供日用消费品、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就业培训等多样化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以秦都马庄供销社医养结合体为引领,发挥供销合作社区位和网点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真正形成“一点多能”“一站多用”。
五、加快基层组织扩面提质,巩固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组织基础
(十六)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提高县级供销合作社统筹服务能力,广泛吸纳小农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基层社。通过建立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把基层社打造成为开放、民主、共赢的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
(十七)加快薄弱基层社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实力较强的基层社内引外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依托“新网工程”和中国银行援助北四县标准化基层社建设项目,面向农民生产生活领域改造一批薄弱基层社,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专业化水平高、服务功能全、与农民联结紧的省级标杆基层社。
(十八)狠抓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以打造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为目标,持续实施“供销进万村工程”。因地制宜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推动农村综合服务社、村供销合作社建设与村两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创建一批建设标准高、服务功能全、群众评价好的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
(十九)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与联合。鼓励县级供销合作社、基层社和社有企业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有条件的基层社牵头组建区域型、产业型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
六、提升社有企业发展质效,增强社有企业经营服务能力
(二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指导社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三会一层”治理制衡体系,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社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培育一批有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社有企业。深入开展“三降两清一扭”专项行动(降“两金”占比、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率,清理“僵尸企业”和历史遗留问题,亏损企业扭亏增盈)。提高业绩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把业绩指标考核准、考核实。
(二十一)加快社有企业高效协同发展。深入实施社有企业振兴发展工程,市社、各市区县社对已有企业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联合合作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为农服务“国家队”。引入中国供销集团及所属企业等重要合作伙伴,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全系统重大项目建设。聚焦主导产业,重点对标冷链物流骨干网及相关配套产业,通过盘活资产,精心谋划建设一批优质项目,做到市县两级同向发力、协同推进。
(二十二)管好用好“新网工程”等财政资金。强化事前评审、事中监管、事后评价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加强项目建设和跟踪问效,压紧压实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运营责任,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和审计监督。对违规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指导各企业加强对各类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
七、打造茯茶地标品牌,加快推进茯茶产业发展
(二十三)高起点统筹谋划茯茶产业发展。坚持《咸阳市做大做强做优茯茶产业实施意见》谋划的产业布局,打造咸阳茯茶企业集群,加快建设泾渭茯茶博物园、泾阳茯砖茶产业科技园、中国茯茶文化展示暨茶交易中心项目“两园一中心”建设。将泾渭茶博园、泾阳茯砖茶产业园打造成咸阳地标园区。积极发展茶叶会展经济,组织茯茶生产经营企业参加省内外茶叶博览会、推介会、展销会,与世贸促会联手打造咸阳茯茶文化养生节,使之成为业内知名会展品牌。
(二十四)加强茯茶体验店建设。支持“咸阳茯茶”品牌融入十大文旅景区建设提升工程,打造咸阳特色文旅产品。扶持各市县区供销社利用自己的经营设施,或选择本地区茶叶经营大户,联合开办茯茶实体店和茯茶营销专柜。
(二十五)建立咸阳茯茶“边销茶”战略储备机制。积极引导茯茶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园区,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园区,推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集聚园区,建立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有序汇聚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咸阳茯茶作为“边销茶”战略储备机制。
(二十六)全力承办第十八届茶业经济年会。积极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民文化中心等相关部门,举全系统之力承办好2022年第十八届全国茶业经济年会,为咸阳茯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为提升咸阳影响力搭好平台。
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供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十七)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
(二十八)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密切关注“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对策实。严肃查处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的乱作为问题以及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问题。大力崇尚“勤快严实精细廉”,坚决纠治“庸懒散慢虚粗”,切实树立服务基层、促进发展的良好形象。
(二十九)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传承“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结构优、作风好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三项机制”和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开展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岗位技能、法律法规等培训,不断提高系统干部职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干部人才队伍,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